2025.03.31

澳科大舉辦「當代中國系列講座」,研討「中國式現代化」

澳門科技大學建校25周年之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2024年視察澳門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情國史和國家安全教育」重要講話精神,2025年3月27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當代中國系列講座」,邀請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正華研究員主講《新中國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澳科大社文所所長、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林廣志教授,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田波副主任,澳科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胡根主任,當代中國研究所秘書處畢研永處長、文化史研究室曹光章副研究員、經濟史研究室段娟副研究員、政治史研究室鍾金燕副研究員,澳科大社文所何寧宇助理所長、陳平助理教授以及澳科大師生等約60人出席。田波副主任主持講座。

李正華研究員講座

講座現場

李正華研究員指出,現代化是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系統性變革。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也曾進行過現代化的嘗試,但都沒有取得成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為中國的現代化準備了根本的政治條件和制度基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經歷了從工業化、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演變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明確其豐富內涵、本質要求與重大原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正確處理「古今中西」文明成果,推動「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符合國情的發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傳統認知。演講通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偉大成就、重大意義等基本問題的闡述,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什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什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講座結束後,李正華研究員與學生們積極互動,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林廣志所長總結

林廣志所長總結時首先感謝李副所長應邀講座,為澳科大師生帶來一場精彩演講。習主席視察澳門期間指出,愛國愛澳政治社會基礎日益鞏固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澳門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國情國史和國家安全教育,全社會牢固樹立國家民族觀念、厚植家國情懷。澳科大社文所舉辦「當代中國系列講座」,旨在持續推廣國情知識在澳門高校的普及教育,進一步弘揚廣大澳門青少年「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使愛國主義精神在澳門特區不斷發揚光大。李副所長以「中國式現代化」為題,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知識盛宴,不僅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還拓寬了他們的思維視野。林所長鼓勵同學們結合社文所的研究領域和自己的研究興趣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為將來開展相關研究打好基礎。

田波副主任主持講座

講者簡介:

李正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兼當代中國出版社社長、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主要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共黨史研究。主編《中國式現代化簡史》,主持、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版《中國改革開放的醞釀與起步》等20餘部專著,發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條重要成功經驗》等90餘篇學術論文。

互贈科研成果和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