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清澳科大图书馆主讲中华古籍保护专题讲座
2025年3月28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指示精神,庆贺澳门科技大学建校25周年,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以古籍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讲座,特邀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志清研究馆员,以「册府启新——古籍保护的展望」为题作精彩分享。
张志清先生作专题讲座
来自香港中央图书馆、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等港澳图书馆同行,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同仁等三十多人参加交流活动。讲座活动由肖珑执行副馆长主持。
张志清先生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保护与古籍整理工作,是2007年启动实施的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策划者和引领者,也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国家典籍博物馆等组织机构的初创者之一。讲座中,张志清先生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实例,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古籍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首先展示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多部珍贵古籍的书影,包括甲骨文、敦煌遗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宋元刻本、明嘉靖年间《永乐大典》等,让与会者得以一睹这些文化瑰宝的风采。
赵洗尘馆长(右)向张志清先生(左)致送感谢状
张志清先生指出,目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将古籍破损细分为11类,并从内部和外部因素详细说明了古籍破损的主要成因。他进一步介绍了国家在古籍保护方面的诸多举措,包括开展古籍收藏与保护状况的全面普查、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加快古籍修复工作、提高修复水平,以及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
张志清先生参观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古地图展
在探讨古籍保护未来时,张志清先生强调,建立古籍数字资源库已成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方向,为文化研究和普及提供了全新契机。应以古籍智慧化服务为突破口,构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并在古籍展示与利用方面探索多样化的全新体验模式。他指出,古籍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延续,更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对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澳门地区的古籍保护,张志清先生建议编纂《中华古籍总目·澳门卷》,为古籍保护奠定基础;承担部分古籍保护标准的实验与研制,推动相关标准化建设;培养中西结合的古籍修复人才,促进修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加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推进收藏单位的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工作;建设图书馆专藏与特藏资源,以西学东渐、澳门文献和大学文库为重点等。
现场合照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宏大,启发了听众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共鸣,进一步彰显了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角色。香港公共图书馆李美玲总馆长、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管理厅邓美莲代厅长、澳门圣若瑟大学图书馆陈安怡馆长、澳门大学图书馆潘雅茵职务主管、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赵洗尘馆长、肖珑执行副馆长等多位港澳嘉宾参加了讲座,并与张志清先生开展了热烈交流和讨论。